法律问答 小红书与微信群中讨论的买卖“领收书”与公司虚开的风险与法律问题

jpstartups · 2025年08月21日 · 46 次阅读
JPStartups

近年来,不少在日华人创业者在 小红书、微信群 等平台上,看到有人收购或出售“日本领收书”(領収書)。有些甚至是便利店、超市随手打印的小票,也有人通过公司直接“虚开发票/虚开收据”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,其实涉及严重的法律风险,可能导致 补税、罚款、刑事责任,甚至影响签证和公司存续。本文结合日本相关法律,系统分析买卖和虚开领收书的风险,提醒大家务必谨慎。


什么是日本的“领收书”?

  • 定义:领収書(りょうしゅうしょ)是商家在收到款项后开具的正式收据,包含金额、日期、商号、消费税额等内容。
  • 用途

    • 作为企业或个人的 费用证明
    • 税务申报时的 扣除凭证
    • 商务活动中的 支付证明

根据日本《民法》第 486 条,付款人有权要求商家出具领收书。因此,它在会计和税务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

小红书、微信群上的“领收书买卖”现象

目前常见的有两类:

  1. 倒卖便利店、药妆店等收据
  • 卖家:留学生、游客或本地居民,把不要的收据卖出。
  • 买家:跨境电商、代购或公司财务人员,用于虚报成本或报销。
  1. 公司虚开领收书(虚开发票)
  • 公司或个体经营者,明知没有实际交易,却帮别人开具收据。
  • 常见于餐饮店、贸易公司、代购业务,金额往往较大。

买卖收据的风险

对购买方

  • 税务风险

    • 使用他人收据虚增费用,违反《所得税法》《法人税法》,构成逃税。
    • 国税厅可追溯 5~7 年账簿,补缴税款并加收 重加算税(35-40%)
    • 涉及金额较大时,刑事处罚最高 10 年监禁 + 1000 万日元罚金
  • 诈骗罪(刑法第 246 条): 通过虚假报销骗取公司资金或少缴税收,属于诈骗行为。

  • 签证与信用风险: 创业签证持有人若涉及逃税或诈骗案件,可能影响续签与永住申请。

对出售方

  • 幇助罪(刑法第 62 条): 明知对方会用于虚假用途仍出售收据,即便只是“卖掉不要的小票”,也可能被追责。

  • 税务风险: 出售收据所得如果未申报,构成偷税,需补缴加算税。

  • 个人信息风险: 收据可能包含顾客姓名、会员号等,随意出售可能违反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。


公司虚开领收书的风险

相比倒卖小票,公司虚开收据/发票属于更严重的违法行为:

  1. 伪造文书罪(刑法第 159 条)
  • 没有实际交易却开具收据,属于“私文书伪造”。
  • 处罚:3 个月以上~5 年以下监禁
  1. 逃税与虚假记账
  • 公司通过虚开的收据虚增成本,属于粉饰决算。
  • 一旦被查,不仅公司补税罚款,法人代表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  1. 连带责任
  • 公司:可能被吊销营业许可、丧失经营信用。
  • 负责人:作为实际决策人,直接承担刑责。
  • 使用者:拿虚开的收据去报销的个人,也会被认定为共犯。

⚠️ 案例:日本警方曾查处过餐饮店给客户虚开数百万日元“接待费收据”的案件,结果餐饮店老板和客户双双被判刑。


合法替代方案

对于创业者,如果确实有账务或资金压力,以下方式是合法且安全的:

  • 真实交易凭证:妥善保存所有采购、交通、餐饮的正规收据或电子发票。
  • 咨询税理士:专业税务师可以帮助设计合法的节税方案。
  • 发票融资(ファクタリング):通过正规金融机构,将真实应收账款转让融资,而不是伪造收据。
  • インボイス制度:2023 年起,日本引入了发票制度(インボイス制度),创业者应当尽早适应,避免非正规凭证。

结语

不论是 在小红书、微信群买卖收据,还是 公司虚开领收书,都可能触发日本法律的 逃税、诈骗、伪造文书罪,风险远超想象。

对于在日创业的我们而言,合法合规是立足之本。短期的“灰色操作”可能换来巨额罚款、刑事责任甚至公司倒闭。与其冒险,不如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,寻求专业税理士的支持。

👉 提醒大家:看到相关帖子请提高警惕,不要参与,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。守法经营,才能在日本真正长久发展。

暂无回复。
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, 注册新账号